精神的力量 |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抗洪精神
抗洪精神内涵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
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抗洪精神的定义
1998年夏,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在这场抗洪抢险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 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1998年入夏,长江流域发生了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先后出现8次洪峰。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区沿江、沿湖的众多城市和广大农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官兵迅速奔赴抗洪前线,与灾区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同心同德,团结奋战。经过两个多月的顽强拼搏,他们战胜了一次次洪峰,成功地保卫了主要交通干线和广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创造了人类征服自然灾害的伟大壮举。
洪水滔滔,南北同患;人水相搏,气壮山河。面对这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急行动起来,特别是受灾省份的广大干部群众同前来支援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一起,团结奋战,力挽狂澜,同洪水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确保了大江大河大湖干堤的安全,确保了重要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的安全,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这场特大自然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的程度。“一个干部一段堤,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排桩。”各级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共产党员立“生死牌”,入“敢死队”,成为抗灾军民的主心骨。从坚守荆江大堤到抢堵九江决口,从会战武汉三镇到防守洞庭湖区,从保卫大庆油田到决战哈尔滨,30余万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冲不垮的坚强大堤。受灾地区群众舍小家保大家、舍局部保全局,科技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工作,医疗卫生工作者深入抗洪前线防疫治病,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区……中国大地上涌动起全民族同心同德、团结战斗的澎湃热潮,展现出全民族万众一心战胜洪涝灾害的壮丽画卷。
在同洪水搏斗中铸就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凝聚力,在这场伟大斗争中,前方后方步调一致,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中华儿女的力量集结在一起,越是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大关头,中国人民就越能充分显示出这种非凡的凝聚力;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这场伟大斗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一个英雄倒下去,千万个英雄站起来,这种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天地为之动容,世人为之赞叹;坚韧不拔、敢于胜利,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在这场伟大斗争中,“洪水涨一尺,斗志高一丈”,广大军民誓与洪水决一死战,迎着困难和危险勇敢前进,越是情况危急,就越是不屈不挠,表现出超人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
抗洪精神的重要意义
二十多年过去了,伟大抗洪精神没有因为时间流逝而褪色,反而更加熠熠生辉,始终激励着我们经受各种考验,战胜各种挑战。灾难和困难无法击垮英雄的中国人民,在灾难中凝聚而成的伟大抗洪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谱写了党群同心、军民同心、干群同心、举国上下团结一心的赞歌,诠释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应对灾难时凝聚的磅礴力量,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坚定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不畏艰险的理想信念。
责任编辑:李娜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